Skip to content

Kinice/SA-Studio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31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SA-Studio

说明

本git库秉承着开源、共享、互助的原则建立,开放给SA-Studio成员进行资源分享。

同时,本git库也可以作为你的git学习第二站。你可以在有理论基础之后,随意在这个库中按照规则进行改动,用来练习基本的git操作,比如基本的add、commit、push、pull,disk、暂存区和分支相关的checkout、reset、branch、merge、rebase,最终理解github多人协作的fork、pull request是什么意思。

声明:本库不限于本小组成员使用,但本小组成员对本库有优先使用权和修改权。

使用方法说明:

  1. 将本git库fork到自己的地盘下。

  2. 将自己fork来的git库clone到你的本地硬盘上。

  3. 进入SA-Studio文件夹,建立一个以自己名称(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的名字、昵称、代号等,但必须让我们看的出你是谁)命名的文件夹,将你自己的文件、项目以及一切你想共享的资源放进去。

  4. 在每次push以前,请首先同步最新的改动,否则可能会在pull request的时候出现冲突。所有冲突请在本地解决,有冲突的pull request将被打回。

  5. 同步父git库的方法:

    1. 在自己的本地,执行git remote add upstream https://github.com/Kinice/SA-Studio.git
    2. 每次要同步的时候,执行git fetch upstreamgit merge upstream/master,有冲突解决冲突。
  6. 将改动push到你的远程仓库。

  7. 在自己地盘的此git库中,点击new pull request,说明分享内容,提交,等待内容审核。没有意义的更新内容将被废弃!

  8. 静待merge。

  9. 如果你是萌新,对git本身不了解,建议先去看廖雪峰大大的git教程「号称史上最浅显易懂的Git教程」。

  10. 之后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下面写的:《理解git结构与简单操作》(逃。如果想继续进阶就可以看《Git权威指南》或者官方文档走起。

理解git结构与简单操作

前言

git已经是一个非常普及且常用的代码管理工具,算是程序员标配之一。但近期面试了大约几十个3-5年前端工程师外加实习生,发现大多数的git水平都停留在add、commit、push、pull这个最简单的流程,只会用GUI,甚至一点都没接触过的也大有人在。

重要的是,基本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所以我想从git工作区划分开始,解释一下平时常用的一些git命令的真正含义,不过并不会太过深入的解释git的一些偏门内容。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对git本身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用不同的命令时,git产生了哪些改变,做到使用命令时心里有数,更好的利用好git这个优秀的工具。

**本文不是给纯萌新看的教程。**阅读本文需要知道git是什么东西,以及一点简单的命令使用。萌新请看这里:廖雪峰大大的git教程

本文会把相对于git各个区域或者操作涉及到的git命令总结在段尾,可以结合段中内容回想涉及到的命令在这里完成了什么作用,最后再综合思考命令的作用。

个人才疏学浅,文笔粗陋,如文中有知识、文笔错误,或者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请随时提issue,或发E-mail(szp93@126.com)给我,感谢感谢。

git是用来管理修改的

当我们对一个项目进行修改后,需要对改动进行add、commit来把改动合并到本地分支,然后执行push来将这次的commit推送到分支关联的远程服务器的分支,这其实就是最简单的git工作流程,这样就可以把本地修改的代码上传到服务器了。

那么,git的作用就仅仅是将本地的代码放到服务器上吗?显然不是,要不git就仅仅是一个网盘了。

git与网盘的不同点之一在于:git管理的是文件的修改,是过程量,就像是物理中的加速度。

当你在本地修改文件之后,执行git status就会看到一片红色的文件名:

如上图,有三个文件的名字是红的,分成了两个部分:

  1. Changes not staged for commit
  2. Untracked files

第一部分,这句话的主语是Changes,也就是说,这一段是还没有被staged,以用来提交的修改。关于staged的含义,先理解成「保存」,之后会详细解释。

第二个是没有被跟踪的文件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git对于文件是这样处理的:对于新文件,提交过一次之后,git就会跟踪这个文件。每当文件内容进行修改,git就会按行分析出这个文件修改了哪些行。对于这些修改,用git diff <filename>就可以查看到:

对于程序员来说,写代码的量上来之后,或者你修改的文件多了以后,可能就会出现忘掉修改了哪些内容之类的问题。git就会帮我们跟踪这些文件,把你的修改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于我这么个前端来说,diff让我减少了一大堆语法错误(逃。

把git抽象成几个区域

我们已经知道git管理的是文件的修改了,那么有关于这些修改的提交都是一些什么过程呢?

git将我们的工作流程抽象成了几个区域,总结一下就是:

  • 工作区(就是你的磁盘,你的文件)
  • 暂存区(刚才提到的stage)
  • 版本库(分支)
  • 远程代码库(远程分支)

如图所示:

好,就根据此图,归结一下我们一次工作并提交代码的过程吧:

  1. 写代码(修改工作区)
  2. 把修改加入到暂存区:git add <filepath>
  3. 把暂存区的修改提交到版本库中:git commit
  4. 此时本地版本库就跟远程仓库状态不同了,把本地库推送到远程仓库保持同步:git push <origin> <branch>

如图所示:

下面就是各个区域的具体解释。

工作区

其实工作区没什么好讲的,这个区域其实就是抽象了你的磁盘文件本身。但是,单独抽象出工作区对于git概念的整体理解是相当有必要的。

比如说,工作区其实是整个git流程的源头,你对工作区的修改其实就是git要保存的对象。所以,当你修改工作区完成(写完代码),将修改从工作区提交到远程仓库的流程中工作区的内容是绝对不会变的。简而言之,在提交的流程中只有你自己去修改文件,git不会去动。

但是,当你发现你修改错误之后,就可以借用git版本库和暂存区的内容反向修改工作区。比如:

  • 将暂存区的改动同步到工作区,就是git checkout
  • 将版本库的代码同步到工作区,就是git reset HEAD <commitId> --hard

这种对于工作区的修改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将改动checkout掉,在没有手动备份的情况下你修改的这部分内容就找不回来了。所以,修改代码要谨慎,checkout要谨慎,版本回退要谨慎。

涉及操作:git checkout, git reset HEAD <commitId> --hard

暂存区

暂存区的概念虽然在所有git教程中都是重点提到的内容,但是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同学对此都是懵懵懂懂。我认为,这是因为暂存区的英文翻译导致的╮(╯▽╰)╭。

暂存区的英文名称叫stage。这个stage呢,既是个名词也是个动词,但是都没有「存储」的意思,这是很多人疑惑的地方。我们从暂存区的作用来看看stage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用git提交的过程中,每当工作区发生了修改,git status就会显示你修改的文件为红色,代表这些文件发生过修改,上面提到了,这些文件在git里叫做「Changes not staged for commit」(git status可以显示工作区修改、暂存区文件以及你本地分支相对于远程分支的情况)。而当你执行git add <filepath>之后,这些文件就变成了绿色,如图:

绿色的文件git称之为「Changes to be committed」,就是将要被提交的修改。也就是说,暂存区会集中一批修改,统一提交成一个commit。

举个例子,git的提交流程就像是一个生产流水线:你先咔咔生产一批产品(修改文件),然后把生产好的文件放到一个存放的地方(git add到暂存区),当你觉得这批货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OK了,就把这批货打包装箱(git commit)。

这样就明白暂存区是啥意思了吧。所以我认为,暂存区存在的意义就是规范你的每一次commit。你可以把暂存区想象成一个分支的一次commit的内容,执行git commit提交时就把暂存区这个commit放到现有分支的顶端。

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暂存区和工作区的关系,有一种情况可以加深对其的理解:当你把一个文件的修改add到暂存区之后,再次从工作区修改这个文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说明暂存区和工作区是分开的。暂存区保存的是当你add时修改的内容,而你再次修改工作区时,git又会检测到你的修改跟暂存区中的不一样,就出现了未暂存和已暂存同时出现的情况,这时继续git add,暂存区中的修改就会集中这两次的修改内容,然后commit就会把两次修改提交成同一个了。

综上所述,暂存区stage的英文含义像是一个阶段性的平台,用来保存你即将打包成一次commit的提交们。从英文含义角度理解,这个词儿其实还是挺生动形象的。(emmmmmm......)

而暂存区的修改是如何同步到文件区呢? 在说暂存区时已经提到过,答案就是git checkout <filename>啦。checkout就是「检出」的意思,当出现上面图中暂存区和工作区都有修改的时候,checkout会从暂存区「检出」修改到工作区中,使工作区与暂存区同步(关于checkout其他用法后面再说)。

最后,已经在暂存区中的修改如何去掉,git已经提示了:「git reset HEAD <file>...」。观感上,就是把暂存区中的某些修改从中删去了,实际上,这个git reset的操作是从版本库同步代码到暂存区中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这里的git reset完成了使用版本库的代码修改暂存区的操作。

涉及操作:git status, git add, git commit, git checkout, git reset HEAD <file>

版本库

版本库,也就是git的分支库,其实是git最核心的部分。当我们提到git时,其实就是在说git分支。如果你是一个个人开发者,你的项目只有一个人在开发,永远只有一个master分支,那么你可能永远接触不到分支的内容,你对git的了解会永远停留在「了解」这一阶段。

版本库的基本组成

版本库这个名称来源,就是它管理的是一个个「版本」。

版本库是由分支组成的,分支则是由commit组成的。commit就是版本库的基本单位。在git中,每个都commit有一个独一无二的「commit id」,也就是说通过这个id你可以精确定位到某一个commit上。所以,为什么git要求每次commit的时候必须为commit添加明确的commit message,并且要专门开辟出stage暂存区来管理每一次commit的内容(svn就没有暂存区),就是为了能够随时进行commit(代码版本)层面的操作,明确每一次commit,保证出现问题时能快速定位,以及完成版本回退等操作。

关于分支

简单的说,分支就是由commit串成的一条时间线,就是这样子的:

上面的每个圈圈都是一次commit。

在新建git仓库时,git会自动给你创建一条分支,叫master,你之后所做的所有操作都是在这个master分支上操作。不过,并不要把一个分支就理解为是这样的一条时间线。这里可能有点绕,也是git中最抽象的一个点之一。就是:

master分支其实是一个指针,它指向一个commit,代表了在这条时间线上,master指针指向的那个commit时间点的代码状态。可能对于指针概念有基础的同学会更好理解一点。如下图:

当我们建立一个分支时,使用两种方式:

  • git branch (仅创建分支)
  • git checkout -b (创建分支并切换到该分支)

这样子建立的分支指针会指向目前你所在的那个分支(master),假如我们创建了一个分支叫dev,那么我们的时间线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可以看到,时间线还是那条时间线,不过已经有两条分支同时存在了,只是这两条分支都指向同一个commit,所以两条分支内容完全相同,git也就只会指一下指针,不会对代码和时间线做任何操作。但是,抽象来看,你可以把这两条分支看作是两条线。

而我们怎么确定哪一条分支是我们当前的分支呢?也是指针,不过是一个指向指针的指针,叫做HEAD。HEAD指针在git中算是个关键字,HEAD就是当前指向当前分支的指针的意思。我们只用git branch dev创建分支时,HEAD指针不会做改变,当前分支依然是master分支,当前状态如图所示:

当我们在当前这种状态下,将暂存区中的内容进行一次提交时,会将时间线向前推进,生成一个commit,然后把当前分支master指向最新的commit。如图所示:

当切换分支时,我们会使用git checkout <branch name>,将HEAD指针指向切换过去的那个分支名。我们是不是见到了老朋友checkout!在前面的暂存区我讲过,checkout作为检出操作是将暂存区中的内容同步到工作区的方法。这里的checkout依然是检出的意思,只不过检出的对象变成了相应分支的文件。其实我们可以把暂存区想象成一个分支,暂存区的内容就是commit的内容,这两种操作的意义就保持一致了,只不过检出分支时HEAD指针会移动。checkout文件会修改工作区。所以,执行git checkout dev后,分支状态就变成了这样:

而上面说过,checkout会修改工作区,所以你磁盘上的文件就变成了dev分支上那次commit时的样子。而在创建时提到的git commit -b <branch name>则同时完成了「创建分支」和「检出分支」两个操作,方便得很。

使用git branch -av就可以查看所有分支的信息了(a是all,v是verbose)。

涉及操作:git branch <branch name>, git checkout <branch name>

合并分支

此时的dev分支与master分支的进度就不一样了,所以需要将dev分支与master分支同步。这里需要的就是合并分支的操作,大家应该都知道用git merge或者git rebase

git merge

merge,即「合并」。

当出现我们上面图中的那种情况时,时间线只有一条,dev分支只不过是落后master分支而已。此时我们在dev分支上执行git merge maseter时,git就仅仅会把dev分支指针移动到master分支所在的位置,假装合并了,就变成了这样:

这种merge的方式叫做「fast-forward」,也是git默认的merge方式。

如果情况改变了,举个例子: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一直使用的是master分支,这时出了一个很严重的bug,我们就需要建立一个叫topic的分支来处理这个bug,但主要的功能工期又不能拖,所以master分支与topic分支就同时向前推进,此时时间线如图所示(此图出自git自己的帮助文件,使用命令git help merge即可看到。想看其他命令的帮助就git help <command>即可):

这时候,topic上的bug修改完毕,需要合并回master分支,需要的操作为:切换到master分支git checkout master,合并devgit merge dev

注意,这时候的这两条分支是真正的「分支」了,他们在时间线上岔开了,各自分支都有自己独有的东西。因为此时的topic分支的末端并不在master分支的父端,需要把不同的修改同步起来,单纯的指针移动不能完成这一步,fast-forward方式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这时,git便会将两个分支不同的地方取出,合并成一个commit,然后把master指针指向这个新的commit(就是在master上生成了一次commit)。这样,topic分支上的修改就同步到master分支上了。此时分支情况如图:

BTW,能够进行fast-forward的merge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增加--no-ff命令来强制不使用fast-forward模式。假如还是回到我们master-dev两个分支的例子,master领先于dev分支:

这时我们不用fast-forward,在落后的dev分支上执行git merge master --no-ff,git会在dev上强行创建一个commit,把master分支上不同于dev的修改加进去,分支线就会变成这种诡异的样子:

(本手残渣画图实在是不好看,就直接用GUI工具source tree上的情况截图了)

底层上,git会把将要合并的两个分支的各个commit快照进行差异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最长公共子序列,并把公共子序列从中去掉,得出各自存在两个分支中的不同修改,并将其合并成一个commit放在当前分支的顶端。

这里仅仅说明一点原理,具体实现方式与算法本人也只是懂一点皮毛,只要明白fast-forward与不使用的情况下merge,分支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用来工作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除了--no-ff,merge还有另一种合并的方式:--squash。这种方法在符合fast-forward的情况下依然会执行fast-forward方式,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当遇到如下情况时:

假设我们要将topic合并到master上来,squash方式会集中topic的「A、B、C」三次commit中的修改合并,并添加到暂存区中。这时master分支与topic分支不会有任何的变动,只不过暂存区中会被添加topic上修改的集合(暂存区=A+B+C)。这时我们就可以查看暂存区中的内容是不是符合一次提交,之后commit就可以了。git help merge里是这么描述的:「create a single commit instead of doing a merge」,结合上面的讲解就可以理解squash的意思了吧。

*关于解决冲突:*fast-forward中是没有冲突的(不明白为啥没冲突的面壁思过)。而在其他情况时,如果两个分支同时有对同一个文件(行)的修改,就会产生冲突。这时git会在产生冲突的文件里写一堆这样的东西:

上面的「<<<<<<<< HEAD」直到「========」的部分,就是当前分支的修改(看到HEAD就知道是指向当前分支的指针了)。而「========」到下面的「>>>>>>> dev」的部分自然就是dev分支合并过来的修改啦。这时需要你仔细对比冲突,如果跟同事合作的话就要商量好,然后把「<<<<< HEAD ===== >>>>> dev」之类git给你加上的东西和不需要的修改部分删掉。接下来git status就会看到下面的提示:

上面绿的的东西自然就在暂存区了,这些代表dev分支上并不冲突的部分。下面的红色文件就代表你冲突的文件,当你修改之后需要走一遍add -> commit的流程(这个commit可以不指定commit message),也可以直接执行git commit -a,就完成merge创建新commit的过程了。

涉及操作:git merge <branch>, git merge <branch> --no-ff, git merge <branch> --squash, git checkout <branch>, git help <command>

git rebase

除了merge,git还有一种分支合并的方式,叫做git rebase。rebase,就是「re」与「base」结合,官方译名「变基」(咖喱gaygayʕ •ᴥ•ʔ)。这个「变基」的含义从字面上确实不是很好理解,先来看一下rebase示例:

回到我们master-dev两个分支的例子,master领先于dev分支:

这时候我们在dev分支上执行git rebase master,master便与dev合并了,如图所示:

此时你内心OS:这不是跟fast-forward模式下的merge一样么?莫急莫急,我们再看一下出现这样情况下的分支(作者偷懒拿前面图糊弄了嘿嘿嘿):

不着急解释原理,我们先看看在topic上执行git rebase master的结果(就是将master合并到topic上):

看图得知:master上的「F」「G」两次提交,变成了topic分支的父节点,整个分支又重新合成为一条时间线。在本例中,你可以想象「biu」的一下把topic分支拔下来,然后「pu」的一下把它插到了master的顶端(大雾)。

当然,git肯定不是像上面那样「biu」「pu」地操作分支的。

git help rebase中是这样描述git rebase的:「git-rebase - Reapply commits on top of another base tip」,翻译一下,就是「将你的commit们在另一个基准点上重新应用」。注意这里的「reapply」,git并不会直接移动commit本身,而是会为需要rebase的分支上的commit分别创建一个patch「补丁」,然后将patch在基准点上依次应用,重建出一条时间线

可以参照上面的两张图梳理一下流程:当我们在topic分支上执行git rebase master时,代表了我们要将我们当前的分支(topic)应用到指定的master分支上。此时topic与master的共同父节点是「E」,topic的特有commit是「A」「B」「C」,git就会按照时间点,分别创建「A」「B」「C」的patch「A'」「B'」「C'」,然后将topic分支的基准点设置为master分支的顶点「G」(「变基」了!),依次将「A'」「B'」「C'」Apply到「G」上。

现在是不是理解「rebase变基」是什么意思了!

既然rebase做为「变基」,自然也可以任意指定把要rebase的分支「pu」到哪一个「基」上(大雾)。继续拿刚才的topic与master举例子:你想把master上的「F」作为基准点,就要使用git rebase master --onto <commit id>这个命令(加了--onto [commit id]),完成rebase之后时间线会变成这个样子:

虽然略显诡异,但这样的操作在很多时候是很有用的。作者在做项目的时候,单独给某一个分支加过一个commit,导致每次rebase都会对其产生一堆冲突,用git rebase --onto操作就可以单独把那个提交分离出来,要杀要剐随你便。

关于解决冲突: rebase产生的冲突与merge其实是相同的。但由于rebase操作会按照patch一个个打补丁上去,每打一个都有可能会产生冲突,跟merge的产生一个commit这种一次性操作不一样,解决冲突之后也就不是提交commit,而是git add <file>之后执行git rebase --continue。也就是「打一个补丁,解决一次冲突,然后继续下一个补丁」的过程。如果你不耐烦了,也可以git rebase --abort直接不进行rebase了。

涉及操作:git rebase <branch>, git rebase <branch> --onto <commit id>, git rebase --continue, git rebase --abort

关于分支处理策略的选择

上面讲了好多关于分支的东西,可能会让人困惑:分支涉及到的东西这么多,本身又复杂,多分支处理也复杂,应该怎样利用分支才好?分支合并的策略选哪一种呢?这里我说一下个人的见解:

首先,git保存的是修改这一点,可以很清楚的让我们知道代码发生了哪些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利用commit时间线就可以明确地区分哪个人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也就是给了你「查看历史」与「修改历史」的权力,这对一个软件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有关git多个分支的设计,其实是非常巧妙的。多个分支解决了以代码本身不同版本、不同功能或不同目的的开发方向(比如开发新功能或改bug,又暂时不想修改主要版本)开发时的代码版本管理问题,能够很方便地管理工作区的文件内容。所以,我对多分支系统利用的理解是这样的:

  • 分支是需要充分利用的。首先要确定一个master分支,作为这个项目最终上线的版本,要保证合并到master分支上的代码都是确定无误的、测试通过的。
  •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个development分支来开发,用其部署测试环境,使这个分支成为可以随意修改的分支,增加开发的灵活度。
  • 在master或者dev分支出现问题,或者要分头行动时,为每个分支在合适的父节点上创建新的功能分支或bug分支来处理这些问题,可以保证主要的代码不会出错,就算是开发出问题,直接删除该分支便是,基本不用涉及到文件层面的修改。
  • 所以,对工作区的修改应该仅限于增加新内容和修复bug之类的操作,其他的都应该交给git去处理,保证版本树是一条路,复杂的功能删除也不用一行一行找。
  • 当某个分支的某些commit出现问题时,可以先将没有问题的部分建立分支保存起来,保证那些内容不会出问题。

有关git代码合并策略的选择,虽然git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方法,但一个team使用的方法应该大体固定成同一个,这样能避免很多混乱,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使用不同的策略。在《Pro Git》这本书中总结的就很好,我摘下来总结下:

选择merge还是rebase取决于你对commit历史时间线的定义。

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commit历史应该显示的是什么时候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比如分支的创建与合并过程,有哪些分支,分别合并在了什么地方等等。另一种认为,commit历史应该显示的是这个项目经历过的状态,而不考虑具体的分支构建过程。

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git作为一个如此强大的工具提供给了你解决任何问题的思路,你就要考虑清楚你的团队到底需要什么。

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rebase你本地的修改,push到多人环境中时用merge。

乱糟糟的时间线&&完整的分支结构 vs 清爽的一条线&&舍弃修改过程,看你团队取舍咯。

远程仓库

说到“远程仓库”,就不得不说到git的定义: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其中“分布式”的意思,其实就是可以将一个git仓库,分布到不同的机器上。

最开始,我们会在一台机器上建立一个git仓库,之后用“克隆”的方法把仓库同步到其他机器上

    $ git clone <git address>

“克隆”一词说明,所有机器上的仓库地位是一样的

一般,我们会找一台24小时开机的服务器,在上面搭建一个git环境,设置公共git仓库,所有人都可以克隆一份一模一样的仓库,可以远程仓库推送(push)改动,也可以拉取(pull)别人的改动。这样有两点好处:

  1. 同一个仓库备份了很多份,避免数据缺失。
  2. 同步了所有参与者的代码。(是不是很像区块链↖(^ω^)↗)

而服务器搭建大多时候并不需要我们动手,Github就是做这个的,除此之外还有Gitlab、Oschina、Coding.net等优秀的服务商,都是免费的,付费则可以建立私有仓库,大家按照喜好自行挑选。

About

SA-Studio的Github协作实验与资源分享仓库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

Contributors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