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is avaliable.
基于 Neovim 和 Zathura 的极简主义知识管理方案。
假设你用 Zathura 打开了 text.pdf
,
你可以在 Zathura 中标记页面,
这会在你指定的目录里类似于 20220104-1.md
的文件中插入一个标签:
[P2](~/pdf/2021A.pdf)
如果你保持打开这个新创建的文件, Zathura 将直接把笔记插入到光标后面。
你也可以在 Neovim 中查看页面,
这将会尝试打开目标文档,并且同步到标签中的页码。
如果链接作为标题,你只要光标在段内就可以跳转;
如果链接作为文本,你需要选中链接所在行,
如果一行有两个链接,暂时默认跳第一个。
如果你没有打开 text.pdf
,那么 Neovim 会帮你打开。
就是这么简单!
使用 packer.nvim:
use {
'stevearc/aerial.nvim',
config = function() require('aerial').setup() end
}
use {
'5eqn/nothura.nvim',
requires = 'stevearc/aerial.nvim'
}
在 init.lua
中添加
require('nothura')
vim.keymap.set('n', ',n', ':lua GotoZathura()<CR>', { noremap = true, silent = true })
其中 ,n
是用来从 Neovim 跳转到 Zathura 的快捷键,可以更换。
在 ~/.config/zathura/zathurarc
增加两行配置:
map n exec "nothura-md $FILE $PAGE"
map ,n exec "nothura-md $FILE $PAGE '##<space>'"
快捷键依然可以更换。
Clone 本工程后执行 make install
即可。
可以通过修改 nothura-md.sh
的 DIR
来修改默认存放 Markdown 文件的位置。
在 /path/to/md
中创建 Markdown 笔记,
剩下的本插件会帮你搞定!(参考后续案例)
如果你想要使用每日笔记机制, 你可以写一个简单的脚本, 但日期本身可以被笔记创建日期代替。
事实上,你可以选择写一个脚本, 自动创建一个随机文件名(含日期信息的话手动阅览方便些)的文件, 就不容易出现同时打开两次每日笔记的问题, 也可以减少创建新笔记的成本。
把所有和离散数学相关的电子书放到 /path/to/discrete/
中,
不要重命名或移动它们,
这样你就能通过搜索 /discrete/
来找到全部相关的内容。
为了实现真正的无压,你可以将你记下来的全部东西视为索引, 然后使用一种模糊查找工具(例如 Telescope 插件的 Live Grep 功能)来查找。
你在进行笔记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理解, 这些理解通常会把很多概念串起来, 这本身就是知识图谱, 没有必要依赖机器进行机械化的意象关联。
可以将标斜体或非粗体的内容隐藏制作闪卡, 导入到专业的闪卡软件即可。 如果需要对 PDF 内容进行回忆, 可能需要自己单独写一个插件。
如果想要简易替代品,
可以考虑在记到感觉要回忆的东西时就标个加粗,
然后巩固记忆时直接搜索 \*\*
即可。
请尽量避免使用闪卡, 因为值得使用闪卡的知识是极少数。 如果你在工作中有较多回忆性质的工作, 可以考虑利用硬盘的记忆能力, 先写个程序对这些知识进行封装。 同时,ChatGPT 之类的工具也能起到根据模糊表述回忆的作用。 如果你需要在闭卷考试中取得高分, 或需要内化某种更精炼的表述以便于未来的学习, 使用闪卡是推荐的。
你可以爆改模糊查找工具让它随机化, 也可以自己手动模拟随机。 不过由于通常是在思路比较乱的时候随机, 在理想状况下不需要随机, 在这方面不需要下太大功夫。
可以考虑写脚本检测“作业”二级标题, 将其中的内容复制到一个新的 Markdown 文件后编译。
建议使用 LaTeX 来写作业, 因为这套插件支持的流程只适合做给自己看的潦草笔记。
可以考虑自己重载一个独立于 Markdown 的层级结构语法, 并且自己写个补全扩展。
然而,TOC 在前面提到的增强知识网络下表现出 难以创建灵活的架构和联系的缺点, 因此我不建以采用。
你可以使用 - [ ]
来代表和筛选 TODO,
但我更建议使用 there-is-no-todo
作为代办管理软件。
我计划为 nothura.nvim
添加和 there-is-no-todo
对接的插件,
可惜这两个工程一个也没做完。
你可以再找一个插件, 也可以选择不预览, 这样可以节约一些屏幕空间, 但公式可能比较难看。
建议使用自动折叠插件来缓和矛盾。
双链笔记在减轻笔记压力的思想上是正确的, 将原先需要主动整理资料的压力降低到只需要标 Tag, 然后让机器自动存储知识关联。
然而,这个想法的缺陷在于我们不能保证每次写 Tag 思路都一样。 例如,我可能对“常数变易法”有一些笔记,对“待定系数法”又有一些笔记, 这样就形成了两个 Tag,但实质上这两者是高度一致的。 事后向程序声明这两者高度一致可行, 但如果某个方法有非常多的名字, 这种思路会增加笔记成本。
实质上我们只需要对知识建立索引, 而建立索引并不一定要依赖 Tag, 使用模糊查找效率更高且更灵活。 在上面的例子中,不论我们叫这个方法什么, 在实际笔记中必然会出现类似于“给原来的函数乘上一个未知函数” 之类的字样,因此可以模糊搜索“乘 未知 函数”, 就可以将笔记中所有内容按照与搜索内容相关的可能性排序, 在前面的大概率就是关联的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