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5 lines (23 loc) · 8.09 KB

what.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5 lines (23 loc) · 8.09 KB

什么最健脑?

在过去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一方面是大多数人体力变得越来越差,另外一方面是那些主动健身的人成绩越来越好。人们投入了无数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如何提高成绩。

马拉松运动员为了跑得更快,改变了呼吸方式、改变了跑步姿势,甚至在不断研究如何改进运动鞋,使用更先进的材质把跑鞋改得越来越轻;与此同时,出于自我保护,关于跑鞋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减震,迄今为止也不知道更新多少次专利。

登山运动员也一样,除了各种训练方式的改进之外,所有的设备包括登山绳、登山锤、登山鞋和手套都在不断改良,为了减重,通过科研,把所有衣服的材质全都更换了不知道多少遍,保暖衣在越来越薄越来越轻的同时,不仅能更好地吸汗还能更好地透气。

在健身房里,人体的骨骼肌总计 600 多块,其中的每一块肌肉都有许多种专门的训练方法,并且往往有专门的设备可供使用,并且永远不止一种可供选择…… 并且,无论是方法还是设备,都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

遗憾的是,在健脑方面,人类基本停留在百年甚至千年之前。人们不知道有哪些部位需要训练,甚至压根就没想到还有健脑的必要,当然也因此完全不存在什么针对性训练及其相关设备。

幸运的是,最佳的健脑项目过于显而易见 —— 锻炼自然语言使用能力,无论哪一种语言。

掌握并使用自然语言,也许是所有人终生所能遇见的最复杂且有最系统的大脑工作任务。令人惊讶的是,与此同时,对大脑来说,掌握并使用自然语言,其实并不是生存必需…… 胃坏了牙坏了肯定不行,聋了哑了其实并无所谓,毕竟聋哑实际上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寿命。

自然语言可以很简单。日常生活里,人们大约只需要 500~1000 的词汇量就足够完成日常必要沟通。当然,自然语言也可以无限复杂。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单字字头 13,000 多个,各类词语 156,000 多条;而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了 301,000 个词条。

词汇量的增加,就好像是网络中的节点增加一样,会呈几何级数地增加网络复杂程度。只要 6 个 2x4 的乐高积木块,就可以有 915,103,765 种组合方式。想象一下那么多的词条总计可以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在牛津词典里,即便是在严格遵守如非必要绝不添加原则的情况下,总计有 577,000 个交互参考说明(cross-references)。

科学,主要使用的是人工语言。人工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子集,由相对极少的词汇与一些作为补充的符号构成 —— 数学如此、物理如此,化学如此,计算机的编程语言也是如此。从自然语言中提取精简且又系统的人工语言,是人类的一大创举,也使得人类的智慧可以迅速积累极大提高。与此同时,主要由人工语言构成的知识,到最后还是得靠自然语言才能更大面积传播。

与之相对的,我们在学校里花最长时间学习的,也是语文课,从开始上学一直到学校毕业。不仅如此,到了近代,全球的教育体系都一样,都纳入了第二语言学习,同样贯穿整个在校教育过程 —— 虽然效果并不怎么样。

实际上,如果我们肯穿过表象看透实质的话,学校里的一切课程都是语文课 —— 本质上都是老师们在用自然语言讲授用人工语言记录并传播的知识。很多人数理化成绩不佳,底层原因其实是语文问题。科学知识本身没多复杂,但,语文基础不过关的结果是,课程听不懂,或者题目读不懂,理解不完整,甚至干脆理解错误,这才导致了最终浮现在表面的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顺带说,中国人学英语还是相对来看运气好的。英美国家的人也在学校里学外语,但他们比我们倒霉一点。我们学了英语之后,到哪儿都有用,尤其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时候 —— 这一点也没什么办法,因为目前人类的知识就是主要用英文记录并传播。英美国家的人呢?在学校学了一门西班牙语,除了考试之外哪儿哪儿都用不上,哪怕下了班去个西班牙餐厅,发现人家服务员说的还是英语。(这不是我开的玩笑,而是一位美国大学教授的慨叹和抱怨(The Case against Education)。

个体之间的自然语言使用能力,可以是 0 或某个数值与天文数字之间某个数值的差异。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每个人无论当前的自然语言使用能力如何,都有无限的提升空间 —— 用它健脑和健身非常不一样。

你跑马拉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只用 3 分钟跑完;你登山,地球上也没有海拔 10,000 米以上的山峰可以让你爬,你去健身,无论怎么练也不可能把自己练成 200 公斤以上 —— 据说目前地球上最重的健身运动员体重是 400 磅,身高 193 厘米,每天要摄入 12,000 卡路里才行,那也只不过是 181.44 公斤。

可自然语言使用能力不一样,无限空间无限可能。你可以把它练得更好,使自己的日常沟通更为有效,或者让自己通过公开讲演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你也可以用它写书,小说或者非小说;你还可以用它写剧本,电视、电影、短剧…… 你还可以学习并使用多种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同样无限的可能性…… 没有尽头。

自然语言使用之于脑力正如马拉松之于体力。如果,跑步是最为普适的健身运动,那么,自然语言使用就是最有趣且最为普适且的健脑运动

显然,跑步相对于自然语言使用来看更为枯燥。事实上,一切体育运动相对于自然语言使用来看都显得枯燥许多,因为自然语言是更大的更复杂的网络,由更多的节点构成。用得不好就算了,用得好的话,有趣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跑步锻炼最多使用最多锻炼的是对体力运动来说最重要的器官,。而自然语言使用对应的是大脑里的白质灰质。语言能力更强的人以及多语使用者,从大脑结构上来看,他们都比其他人拥有相对覆盖面积更大的白质和密度更高体积更大的灰质 —— 这不是天生的,这只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

关键在于,白质和灰质不止用来处理语言…… 事实上,人类无论做什么都用它们靠它们。白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协调大脑的各个部分,它的覆盖面积越大,大脑各部分之间的协同效率就越高**。灰质是中枢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深入处理的部位,它的密度越高体积**越大,人就越聪明,因为那里已经存储、相互关联、可以处理的信息就越多。

脑科学家们对各类专家的大脑进行扫描的结果发现,虽然大家术业有专攻,但到最后,这些人的大脑都具备相同的表征 —— 都是白质覆盖面积相对更大,灰质密度相对更高、灰质体积也相对更大。与此同时,白质覆盖面积相对更大、灰质密度相对更高、灰质体积相对更大的人,无论学什么都更快,无论做什么都更好。不仅如此,这样的人还更擅长处理多任务,所以做事的时候总是效率更高。总而言之,他们的大脑可塑性总是相对更强。

并且,随着年龄增加,白质覆盖面积相对更大、灰质密度相对更、高体积相对更大的人,抗衰老能力更强。所谓的耳聪目明,实际上并不是耳膜或者眼角膜所决定的,真正决定视力和听力的其实是大脑。如果大脑出了问题,即便耳膜眼角膜都正常,视力和听力也都会出问题。所以,更大覆盖面积的白质,密度更高体积更大的灰质,自然会延缓大脑衰老,也能预防很多老年疾病,比如帕金森症综合症。对普通人都适用的是,更好的大脑机能显然会更少罹患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