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最近我发起了「冴羽答读者问」活动,如果你也有想要提问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会按照顺序依此回答。
自从写了「冴羽答读者问」系列后,我收到了朋友赠予的很多称号,“人生导师”、“鸡汤教主”、“情感博主” 等等。对于这些称号,我表示很喜欢,不过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就比如 “「哲理」和 「鸡汤」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
先说 “鸡汤” 这个词,它起源于一个叫做杰克·坎菲尔德的美国人,他的前半生只能说马马虎虎吧,到八十年代后期,他还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吃面条过日子。45 岁生日时,他用一张大纸,画了张一万美元大钞票,挂在墙上,盯着看,有一天受到启发,决定开始做个励志书作家。
书写好了,大约 100 个小故事,都是让人激发志气,有所作为,积极向上的。想到奶奶熬鸡汤给他治百病,于是书名取为《心灵鸡汤》,没有想到竟然热销,第一年就狂销八百万册,后来还分门别类,写了各种各样的鸡汤系列,比如《给豆蔻年华的心灵鸡汤》,《给为人父母的心灵鸡汤》,《给爱宠物者的心灵鸡汤》,《给高尔夫球玩者的心灵鸡汤》等等。
而受《心灵鸡汤》的影响,一些励志性或者启发性文章也被称为“鸡汤文”。
那 “哲理” 呢,它应该是“哲学原理” 的简称,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理论,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形态等。它的功能是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道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
再结合我们过往 “喝鸡汤” 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哲理与鸡汤的区别有:
在内容上,鸡汤侧重于故事性,往往通过一个正向的小故事来进行引证,得出一个正向的结论,而哲理侧重于逻辑的思辨,强调思考和证明,因此理解起来也会更有难度。
在作用上,鸡汤喜欢输出情绪,强调心理认同,或励志或暖心或安慰,使人得以精神的慰藉,或让人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或给与信心,激发人的正面情绪。而哲理则具有真理性,侧重于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认知,因此对人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性。
但这些还并不足以让我们区分出鸡汤和哲理,而且判断标准跟人的认知程度也有很多大的关系。一句话,有的人觉得是鸡汤,有的人可能觉得是哲理。同一句话,可能年轻的时候以为是鸡汤,成熟后反而觉得是哲理,反之也有可能。
我想其实也不用区分得那么清楚,只要有用,即便是鸡汤喝一喝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过很多成功学书籍后,对这种内容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甚至对所有积极的内容,内心都涌现出一种不屑一顾,别人提起时,我还会嘲讽:“怎么就这么喜欢看鸡汤?”
其实回想一下自己之所以会这样,在于鸡汤或哲理再有用,自己不去坚持践行依然没有什么用,我没有坚持下来,于是将自己的失败、无力、自卑归咎于对这些内容的怀疑,多少有点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 的意味。
当然了,有些鸡汤确实是无用,因为多在输出情绪,却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人们会说,“鸡汤喝不死人,但又救不活人”。
我想再多说一点的,是关于“毒鸡汤”,毒鸡汤还是很受年轻人喜欢的,就比如:
“拖延一时爽,一直拖延一直爽”,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
“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就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长得丑就是病,不然整形医院怎么叫医院。”
“如果一个人秒回了你,也只能说明,这个人在玩手机而已。”
“你以为他是不会表达,其实他就是不爱你。”
“很人说选择北上广,原因是发展机会好,但他们所说的发展,实际指的就是打工。”
“世上99%的事情都能用钱解决,剩下的1%,需要更多钱解决。”
看完是不是感觉还蛮好的,内心有了一点疏解的感觉,仿佛这些话道出了 “人生真理”。
我想之所以大家会这样觉得,在情感上,是因为它写出了大家害怕承认的一种观点,在逻辑上,它比往常的观点,又进行了一次转折,就像 “天才就是 1% 的灵感 + 99% 的汗水”,再加一层转折,“但是那 1% 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加上后,确实也有那么一些道理,于是更加信服这句话。当然大家都知道,实际爱迪生并没有说后半句,但人们就习惯性的对这种“虽然但是”的逻辑更信服一点。
但你再去想这些话,“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不是它有多努力,而是它父母就是白天鹅” 不就是在说努力并没有什么用吗?将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归咎于客观的条件,这不是典型的宿命论吗?“世上99%的事情都能用钱解决,剩下的1%,需要更多钱解决。”这不就是在强调金钱论吗?
你可能会说,“冴羽,你是不是玩不起?这种明显调侃自嘲的话,你还真信?”
说真的,我总觉得自己不会信,直到我有一天意识到,怎么我也总把这些毒鸡汤挂在了嘴边?而且有的时候,这些毒鸡汤就真的影响了我的决定。说真的,人如果经常说,说着说着自己都会信。
所以我就在想,“我怎么会信呢?”,我想还是因为它满足了我内心的需要。当我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如果能将失败归咎于外界,比如家庭、出身、样貌,或者是归咎于自己,比如不努力、不自律、没天赋,这些想法就都是我们自我安慰的理由,有了这些理由,我们就可以免于承受“自己是个很失败的人”的心灵痛苦,就可以抱着“如果我当时做到,我也可以很成功”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就可以心理暗示自己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只不过被这些缺点影响了,那个“真正的我”其实是非常优秀的。
所以毒鸡汤确实很爽,真的可以舒缓我们负面的一些情绪,但宣泄之后,不能对号入座,毕竟这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最后我讲讲为什么会写「冴羽答读者问」这个系列吧。
其实写这个系列很不符合我的风格,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在「冴羽答读者问」之前,我写的都是纯技术向的文章,在文章中,我不会写任何与技术无关的废话,比如聊聊最近的生活之类的,我也不会写像年终总结这种类型的文章。
而之所以开「冴羽答读者问」系列,主要还是因为我被问了太多的问题。回顾这些问题,其实很多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价值、心态、方向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纯粹的技术回答不了的,但能造成的痛苦却是长久的。很多同学的问题,我都单独写了长篇回答,有的反应平淡,哦了一句就问了下一个问题,有的则会多年以后还给我写了感谢,所以受限于提问者透露的信息,提问的问题,以及我个人有限的阅历,其实我并不能总是有效的回应这些问题,但我依然相信,写下的这些思考会对一些同学有所帮助,所以我开启了「冴羽答读者问」这个活动,并将这些回答开放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同学。
虽然我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籍,从大学算起,往大了说,估计也才读了几百本书籍而已,岁月流逝,很多书籍早已忘得干净,远不能做到腹有诗书,旁征博引。但对于这个系列,我也尽力做到了认真不苟,为了写《你是怎么理解知行合一的?》,我拓展阅读了《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为了写《如何快速找到一个聊得来的人生伴侣?》,我拓展阅读了《亲密关系》,为了写《如何学习更有计划性、提升更稳更快?》,我拓展阅读了《费曼学习法》,为了写《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拓展阅读了《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我希望能够尽量写出一个完备的回答。
所以这里也向每一个提问者道个歉,我并没有真的针对提问者的问题回答,更多是将大家的问题再做一层抽象,回答的则是更加抽象广泛的问题,目的是将回答更具有通用性,我想这样应该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但相对应也会丧失对于提问者的一些特殊建议。
至于我写的这些东西,被人评价鸡汤也好,被人评价有深度也罢,道理这种东西,其实是写给有需要的人看的。写一篇文章,并不是要将读者说的心服口服,而是本身读者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只是模模糊糊,不得门道,而我写得这些东西,可能刚好就因为出现在了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语言、角度呈现出来,结果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以同样的东西,可能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甲之哲思,乙之鸡汤。
而在写这个系列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其实这些回答,折射的就是我当下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如果照片和视频可以记录一个人的青春年华,给 TA 的容貌存个档,那这些文章,就是我给自己的思想存的一个档,待到下一个年龄段,比如 7 年以后,再回过头来审视此时自己的一些思考,想必会有很多新的见解。
愿我 7 年后还会再写「冴羽答读者问」。
冴羽答读者问全目录:https://github.com/mqyqingfeng/Blog
如果喜欢或者有所启发,欢迎 star,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有没有书单哈
Sorry, something went wrong.
俺也一样
感触颇深( ღ( ´・ᴗ・` )比心 )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前言
最近我发起了「冴羽答读者问」活动,如果你也有想要提问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会按照顺序依此回答。
正文
自从写了「冴羽答读者问」系列后,我收到了朋友赠予的很多称号,“人生导师”、“鸡汤教主”、“情感博主” 等等。对于这些称号,我表示很喜欢,不过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就比如 “「哲理」和 「鸡汤」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
先说 “鸡汤” 这个词,它起源于一个叫做杰克·坎菲尔德的美国人,他的前半生只能说马马虎虎吧,到八十年代后期,他还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吃面条过日子。45 岁生日时,他用一张大纸,画了张一万美元大钞票,挂在墙上,盯着看,有一天受到启发,决定开始做个励志书作家。
书写好了,大约 100 个小故事,都是让人激发志气,有所作为,积极向上的。想到奶奶熬鸡汤给他治百病,于是书名取为《心灵鸡汤》,没有想到竟然热销,第一年就狂销八百万册,后来还分门别类,写了各种各样的鸡汤系列,比如《给豆蔻年华的心灵鸡汤》,《给为人父母的心灵鸡汤》,《给爱宠物者的心灵鸡汤》,《给高尔夫球玩者的心灵鸡汤》等等。
而受《心灵鸡汤》的影响,一些励志性或者启发性文章也被称为“鸡汤文”。
那 “哲理” 呢,它应该是“哲学原理” 的简称,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理论,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形态等。它的功能是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道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
再结合我们过往 “喝鸡汤” 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哲理与鸡汤的区别有:
在内容上,鸡汤侧重于故事性,往往通过一个正向的小故事来进行引证,得出一个正向的结论,而哲理侧重于逻辑的思辨,强调思考和证明,因此理解起来也会更有难度。
在作用上,鸡汤喜欢输出情绪,强调心理认同,或励志或暖心或安慰,使人得以精神的慰藉,或让人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或给与信心,激发人的正面情绪。而哲理则具有真理性,侧重于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认知,因此对人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性。
但这些还并不足以让我们区分出鸡汤和哲理,而且判断标准跟人的认知程度也有很多大的关系。一句话,有的人觉得是鸡汤,有的人可能觉得是哲理。同一句话,可能年轻的时候以为是鸡汤,成熟后反而觉得是哲理,反之也有可能。
我想其实也不用区分得那么清楚,只要有用,即便是鸡汤喝一喝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过很多成功学书籍后,对这种内容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甚至对所有积极的内容,内心都涌现出一种不屑一顾,别人提起时,我还会嘲讽:“怎么就这么喜欢看鸡汤?”
其实回想一下自己之所以会这样,在于鸡汤或哲理再有用,自己不去坚持践行依然没有什么用,我没有坚持下来,于是将自己的失败、无力、自卑归咎于对这些内容的怀疑,多少有点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 的意味。
当然了,有些鸡汤确实是无用,因为多在输出情绪,却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人们会说,“鸡汤喝不死人,但又救不活人”。
我想再多说一点的,是关于“毒鸡汤”,毒鸡汤还是很受年轻人喜欢的,就比如:
“拖延一时爽,一直拖延一直爽”,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
“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就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长得丑就是病,不然整形医院怎么叫医院。”
“如果一个人秒回了你,也只能说明,这个人在玩手机而已。”
“你以为他是不会表达,其实他就是不爱你。”
“很人说选择北上广,原因是发展机会好,但他们所说的发展,实际指的就是打工。”
“世上99%的事情都能用钱解决,剩下的1%,需要更多钱解决。”
看完是不是感觉还蛮好的,内心有了一点疏解的感觉,仿佛这些话道出了 “人生真理”。
我想之所以大家会这样觉得,在情感上,是因为它写出了大家害怕承认的一种观点,在逻辑上,它比往常的观点,又进行了一次转折,就像 “天才就是 1% 的灵感 + 99% 的汗水”,再加一层转折,“但是那 1% 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加上后,确实也有那么一些道理,于是更加信服这句话。当然大家都知道,实际爱迪生并没有说后半句,但人们就习惯性的对这种“虽然但是”的逻辑更信服一点。
但你再去想这些话,“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不是它有多努力,而是它父母就是白天鹅” 不就是在说努力并没有什么用吗?将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归咎于客观的条件,这不是典型的宿命论吗?“世上99%的事情都能用钱解决,剩下的1%,需要更多钱解决。”这不就是在强调金钱论吗?
你可能会说,“冴羽,你是不是玩不起?这种明显调侃自嘲的话,你还真信?”
说真的,我总觉得自己不会信,直到我有一天意识到,怎么我也总把这些毒鸡汤挂在了嘴边?而且有的时候,这些毒鸡汤就真的影响了我的决定。说真的,人如果经常说,说着说着自己都会信。
所以我就在想,“我怎么会信呢?”,我想还是因为它满足了我内心的需要。当我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如果能将失败归咎于外界,比如家庭、出身、样貌,或者是归咎于自己,比如不努力、不自律、没天赋,这些想法就都是我们自我安慰的理由,有了这些理由,我们就可以免于承受“自己是个很失败的人”的心灵痛苦,就可以抱着“如果我当时做到,我也可以很成功”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就可以心理暗示自己其实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只不过被这些缺点影响了,那个“真正的我”其实是非常优秀的。
所以毒鸡汤确实很爽,真的可以舒缓我们负面的一些情绪,但宣泄之后,不能对号入座,毕竟这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最后我讲讲为什么会写「冴羽答读者问」这个系列吧。
其实写这个系列很不符合我的风格,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在「冴羽答读者问」之前,我写的都是纯技术向的文章,在文章中,我不会写任何与技术无关的废话,比如聊聊最近的生活之类的,我也不会写像年终总结这种类型的文章。
而之所以开「冴羽答读者问」系列,主要还是因为我被问了太多的问题。回顾这些问题,其实很多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价值、心态、方向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纯粹的技术回答不了的,但能造成的痛苦却是长久的。很多同学的问题,我都单独写了长篇回答,有的反应平淡,哦了一句就问了下一个问题,有的则会多年以后还给我写了感谢,所以受限于提问者透露的信息,提问的问题,以及我个人有限的阅历,其实我并不能总是有效的回应这些问题,但我依然相信,写下的这些思考会对一些同学有所帮助,所以我开启了「冴羽答读者问」这个活动,并将这些回答开放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同学。
虽然我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籍,从大学算起,往大了说,估计也才读了几百本书籍而已,岁月流逝,很多书籍早已忘得干净,远不能做到腹有诗书,旁征博引。但对于这个系列,我也尽力做到了认真不苟,为了写《你是怎么理解知行合一的?》,我拓展阅读了《知行合一:王阳明传》,为了写《如何快速找到一个聊得来的人生伴侣?》,我拓展阅读了《亲密关系》,为了写《如何学习更有计划性、提升更稳更快?》,我拓展阅读了《费曼学习法》,为了写《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拓展阅读了《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我希望能够尽量写出一个完备的回答。
所以这里也向每一个提问者道个歉,我并没有真的针对提问者的问题回答,更多是将大家的问题再做一层抽象,回答的则是更加抽象广泛的问题,目的是将回答更具有通用性,我想这样应该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但相对应也会丧失对于提问者的一些特殊建议。
至于我写的这些东西,被人评价鸡汤也好,被人评价有深度也罢,道理这种东西,其实是写给有需要的人看的。写一篇文章,并不是要将读者说的心服口服,而是本身读者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只是模模糊糊,不得门道,而我写得这些东西,可能刚好就因为出现在了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语言、角度呈现出来,结果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以同样的东西,可能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甲之哲思,乙之鸡汤。
而在写这个系列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其实这些回答,折射的就是我当下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如果照片和视频可以记录一个人的青春年华,给 TA 的容貌存个档,那这些文章,就是我给自己的思想存的一个档,待到下一个年龄段,比如 7 年以后,再回过头来审视此时自己的一些思考,想必会有很多新的见解。
愿我 7 年后还会再写「冴羽答读者问」。
系列文章
冴羽答读者问全目录:https://github.com/mqyqingfeng/Blog
如果喜欢或者有所启发,欢迎 star,对作者也是一种鼓励。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