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一个表加字段,或者修改字段,或者添加索引,需要扫描全表的数据
2、InnoDB的数据是按数据页为单位来读写的。
所以,当需要读一条记录的时候,并不是将这个记录本身从磁盘读出来,而是以页为单位,将其整体读入内存。每个数据页的大小默认是16kb
3、扫描行数是影响执行代价的因素之一。扫描的行数越少,意味着访问磁盘数据的次数越少,消耗的CPU资源越少。当然,扫描行数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4、在保证逻辑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扫描的数据量,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通用法则之一。
- MyISAM的实现方式是把一个表的总行数存在了磁盘,因此执行count(*)的时候会直接返回这个数,效率很高
- InnoDB则是需要把数据一行一行地从引擎里面读出来,然后累计行数
InnoDB为什么不跟MyISAM的实现一样呢?因为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的原因,即一个记录存在多个版本。
count()的语义:count()是一个聚合函数,对于返回的结果集,一行行地判断,如果count函数的参数不是null,累计值就加1,否则不加,最后返回累计值。
count(*)、count(1)、count(主键id)都表示返回满足条件的结果集的总行数;而count(字段)则返回满足条件的数据行里面参数不为NULL的字段。
对于count(主键id)来说,InnoDB引擎会遍历整张表,把每一行的id值取出来,返回给server层,server层拿到id后,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就按行累加。
对于count(1)来说,InnoDB遍历整张表,但不取值。server层对于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进去,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就按行累加。
从这里看出,count(1)执行得要比count(主键id)快,因为从引擎返回id会涉及到解析数据行,以及拷贝字段值的操作。
对于count(字段)来说:
- 如果这个字段是定义为not null的话,一行行地从记录里面读出这个字段,判断不能为null,按行累加
- 如果这个字段定义允许为null,那么执行的时候,判断到有可能是null,那么还要把值取出来再判断下,不是null再累加
但是count(*)是例外,并不会把全部字段取出来,而是专门做了优化,不取值。count(*)肯定不是null,按行累加。
结论:按照效率排序的话:count(字段)<count(主键id)<count(1)≈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