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21 lines (327 loc) · 24.1 KB

2020-04-03:傅盛:懸崖邊的反思 (只要你堅持在牌桌上,就還有機會拿一手好牌).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21 lines (327 loc) · 24.1 KB

傅盛:懸崖邊的反思 (只要你堅持在牌桌上,就還有機會拿一手好牌)

原創 晚點團隊 晚點LatePost 3月18日 文|余洋洋 編輯|宋瑋 張瀟雨

“只要你堅持在牌桌上,就還有機會拿一手好牌。”傅盛說,公司不會立即關門,賬上還有近7個億美元的現金和投資,公司還有重新出發的資本。

2020年1月底,北京下了一場大雪,**獵豹移動(NYSE:CMCM)**董事長兼CEO傅盛開車在京郊轉了一圈

  • 這是他過去一年以來最輕松、也最有信心的時刻
  •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公司的遊戲收入繼續增長
    • 寄予厚望的機器人業務也有了起色,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 他說: “最近有幾個好消息,我覺得要轉運了。”

然而事與願違

  • 2020 年 2 月 20 日, google 突然宣布,把超過 600 個應用程序從 Google Play 商店中刪除
  • 這些app與 google 廣告網絡的所有合作也隨之中止

受這次清除行動影響最大的,就是獵豹旗下的 45 款應用

  • 涉及工具、遊戲、直播業務
  • 甚至包括已於2019年11月份剝離出去的子公司 LiveMe,無一幸免
  • 在 google 去年宣布對華為斷供之後,這是矽谷巨頭與中國科技公司的又一次碰撞。

今天的獵豹

  • 收入有超過 20% 來自 google 平台

這次大規模下架

  • 顯然對公司是巨大打擊
  • 獵豹移動用戶群 50% 以上在 google 的平台上
  • 即便是在 apple 的設備上,獵豹也很依賴 google 廣告的推廣和收益。

Google Play「大屠殺」下架600款軟體!大動作懲處 獵豹移動旗下程式全遭刪

Google 從 AdMobAd Manage 刪除了禁600個違反廣告政策的程式

  • 這些程式都不斷違反 Google「禁止插頁式廣告」與「高擾性質廣告」規範
    • 這類中斷型廣告代表的就是會影響用戶
    • 讓用戶在進行通話或傳訊時受到干擾進而影響使用體驗
  • Google 表示,這些廣告應設置明顯、方便的關閉按鍵提供用戶。

獵豹移動

  • 於 2014 年 5 月 8 日在美國上市
  • 這時主打的產品是旗下獵豹清理大師
    • 獵豹安全大師這樣的免費系統工具,盈利方式就是附加在這些工具上的廣告
      • 幫助用戶的手機進行內存清理、手機降溫、安全防護、系統加速的工具型app

依靠

  • 強悍的產品能力和叠代速度,獵豹抓住了屬於自己的機會
  • 2015 年 5 月底,獵豹移動的股價一度觸摸到 35 美元以上
    • 市值接近50億美元
    • 而如今,公司市值在4億美元上下徘徊。

傅盛在接受《晚點LatePost》采訪的時候說

  • 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線性的變化都是有辦法去理解、可預測,並且采取相應的措施的
  • 我知道工具會退潮,從2015年就知道。所以那時候我們開始搞內容、搞AI
    • 但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變化會是斷崖式的

傅盛曾在一次演講中說

  • 移動互聯網時代,全世界的開發者都有機會
    • 你把一個app放在網絡上,可以讓幾十億人下載,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你

時過境遷

  • google、apple、Facebook 這樣超大平台的出現,使得事情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當涉及到各種商業利益和社會因素的時候

  • 它們同樣可以在一天內讓幾十億的用戶完全接觸不到你,讓你建立的基業瞬間湮滅
  • 這就是壟斷平台的力量

紐交所上市那一天,很多人都歡呼他贏得漂亮,然而傅盛回想起來卻說

  • “我只覺得這個世界很荒唐。我以前也沒輸,現在也沒贏,成王敗寇而已。”

一切好像又回到起點。

1. 來得太猛烈

傅盛預感過這一天的到來,但他沒想到的是

  • 它到來得如此突然、如此猛烈、如此不留余地。
  • 下架的信號從 2019 年 10 月就出現了
    • 當時獵豹移動旗下四款主要應用的大量廣告收入被 google 凍結
    • 原因 google 未做詳細說明,只是說需要審查廣告質量。

在過去幾年裏,google、Facebook 們針對第三方廣告的政策一直在變化與收緊

  • 2018年1月 google 推出新政策,禁止開發者在 app 中加入鎖屏廣告
  • 一位曾在獵豹工作過的前員工回憶,當時鎖屏廣告是他所負責產品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 占到了整個產品廣告收入的50%以上。

為了應對 google 的新政策

  • 獵豹桌面團隊提出做一個第三方桌面的廣告位
  • “解鎖進入桌面,首先會出現一個功能頁面,看完功能頁面後,我再給你出一個廣告
    • ”新廣告位上線後,產品廣告收入在一周內迅速恢覆到原來的一半
  • 但這個過程,雖然沒有觸犯 google 的規則,卻也沒有改善用戶體驗
    • 與 google 最近幾年註重用戶體驗的理念不符。

在這次資金凍結之後,獵豹開始了又一輪與 google 的溝通

  • 以往類似事件裏,負責對接獵豹是 google 中國
  • 溝通的主要形式是微信與郵件
  • google 中國團隊會指出軟件哪裏觸犯了平台的規則,獵豹予以配合整改
    • 比如一個典型問題叫做「app 外廣告」
    • 類似於如果你使用第三方輸入法,鍵入「冰箱」,可能會出現一個購買鏈接,這是不被允許的
    • 比如系統發來一個通知,點擊進去如果看到廣告,也會被判定為違規。

傅盛說

  • 幾年前獵豹移動海外一天的廣告收入,app端約80萬美元,google 下架事件發生之前
  • “這一部分收入下降到我已經不看了。”

即使已經有過很多經驗

  • 整個溝通也持續了三個月之久
  • 這期間獵豹針對 google 中國提出的問題下架了所有可能涉及的廣告位

和以前不同的是,在新的國際大環境下

  • google 中國團隊的影響力變得有限
  • 所有的建議和整改方案,都要反饋給真正“執法”的美國總部
    • 而美國具體的意見是什麽、誰在負責等等細節均不得而知。
  • 2月5日,獵豹第一次給 google 中國和美國總部分別發了正式郵件,希望盡快給一個結論。但沒有任何反應
  • 2月19日,由於獵豹需要準備財報,按照監管要求要明確統計收入數據,公司再次正式與 google 中國聯系
  • 2月20日,終於等來了 google 美國的回信,結果是被凍結的資金裏有大部分可以返還給獵豹
    • 剩下的一小部分因為 “invalid traffic”(無效流量)予以扣除
    • 當時對於這個結果,獵豹甚至覺得很慶幸
  • 沒想到2小時後,獵豹的所有產品被 google 應用商店下架

傅盛很疑惑

  • 他理解大環境下工具業務沒落的必然性
  • 卻無法理解,也無法認同 google 的處理方式——在不給出任何具體理由、沒有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就切斷了一切合作
  • 他們再次找到 google 中國希望得到答案,但對方的回覆是:我們已經不能再說話了。

傅盛說

  • 遊戲業務幾乎沒有得到 google 任何警告,每年還受到 google 的推薦,也被集體下架
  • 不僅如此,海外直播公司 LiveMe 既不是獵豹控股,也沒有廣告,連廣告 SDK 都沒有
  • 不符合 google 通知郵件中說的關聯賬號和廣告違規兩個條件,也一同被下架。

對於 google 的下架理由

  • 「存在破壞性廣告和無效流量的行為」獵豹移動表示,在整改之後,他們的所有產品都並不存在上述行為
  • 一位熟悉出海業務的人士稱, google 更多是在打擊透支用戶體驗的變現方式
  • 獵豹全線下架或許和開發商整體信用級別較低有關。

傅盛自己總結,被 google 下架

  • 戰術上,是公司不夠符合 google 的廣告流量價值
  • 戰略上,google 作為一家操作系統廠家,希望系統可控,和工具廠商的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

在被問到「在同一家公司降臨的兩次意外還是意外麽」的時候

  • 傅盛答道:“偶然就是一種必然,如果一些細節處理好,可能就不會那麽劇烈的發生,但遲早也會發生。但無論如何,大環境在變化,中國科技廠商對美國廠商肯定沒那麽重要了。”

獵豹與 google 的溝通還在進行

  • 傅盛還找到一家第三方國際公司高管向 google 帶話,對他們提出:只要讓產品上架,所有產品放棄廣告SDK。

2. 成也規則,失也規則

上市之後的頭兩年

  • 他同時是 google 和 Facebook CEO 的座上賓,這也是他與 google 和 Facebook 交好的巔峰。
  • 2015 年,桑達爾·皮猜 (Sundar Pichai) 接替拉裏·佩奇 (Larry Page) 成為 google CEO
  • 皮猜走馬上任後第一次來中國,舉辦了一次午餐會
    • 中國一行有包括傅盛、沈南鵬在內的 6 人,席間
  • 同年,傅盛和時任 Facebook COO 謝麗爾•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 共進早餐
  • 當時獵豹產品占據了 Facebook 整個廣告聯盟流量的 10% 以上
  • 在 2015 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桑德伯格還稱讚獵豹為平台吸引來用戶和流量

出海早期,傅盛的看法很簡單

  • 移動互聯網的
    • 廣告市場會越來越大
    • 用戶量會越來越大
    • 流量價值會越來越高
  • 三者疊加在一起,促使獵豹處在不斷上升的狀態。

現在看來

  • 這個判斷的前半部分是對的
  • 隨著系統和生態的逐漸完善,重要的工具會被集成到新版本的 OS 裏
  • 不重要的工具,第三方開發者可以繼續做
  • 變現方式會受到限制。不管是iOS、安卓還是其他平台,結果都是如此。

一家出海公司 DAU (Daily Activited Users 日活躍用戶) 發展到1億

  • 靠廣告來掙錢,就會遇到來自 Google、Facebook 激烈競爭
  • 獵豹就是代表,一旦你代理的廣告超過他們的警戒線以後,他們就會迅速地調整你的代理政策

轉折發生在 2016 年 3 月

  • Facebook 宣布把廣告平台向更多第三方廣告平台開放
  • 這豐富了 Facebook 廣告客戶的選擇範圍,但獵豹卻多了大量競爭對手,收入也被分流
  • 同時 Facebook 增加了更多的算法來衡量不同位置的 eCP M表現

傅盛當時在季度財報會議上說

  • 公司的平台eCPM(廣告千次的展現價值)明顯下降
  • 這個消息公布兩個月左右,獵豹股價就跌掉了1/3。

在這個時期 google 和 Facebook 流量爭奪已塵埃落定

  • google、Facebook和 apple 三分天下的時代到來,巨頭們開始重視客戶體驗
    • 也開始與生態夥伴探討廣告位的出現時機、點擊率和轉化率
  • “大多數時候都還和你溝通和討論,包括 google 最開始鼓勵的鎖屏廣告
    • 我們在優化後 google 也並沒有異議,”上述獵豹高層說,“我們沒想到,這還不是最差的時候。”

2018 年 11 月

  • 一家美國第三方移動應用分析公司 Kochava 指控獵豹移動存在廣告欺詐行為
  • 隨後,美國國會參議員馬克・沃納(Mark Warner)在接受外媒 BuzzFeed 采訪時表示
    • 中國手機應用公司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 沃納特別提到獵豹移動和Kika,認為二者從美國人手中收集了大量用戶數據。
  • Facebook 隨即終止了和獵豹移動的合作
    • 傅盛告訴《晚點LatePost》,“就是一封郵件上來,我們不再跟你合作了。”

在獵豹不斷的詢問之下

  • Facebook 表態說,獵豹可以請審計公司對內部數據安全和政策遵守情況進行審計
    • 但審計公司必須由Facebook指定,獵豹承擔所有費用
    • 於是獵豹從美國請來流量審查公司 Alix Partners 對自身數據進行審查
    • 公司的所有代碼、服務器、相關人員,所有權限對美國的駐場工程師開放
  • 查了一個月,Alix Partners 得出結論,獵豹本身的數據安全符合 Facebook 的要求,數據使用符合規範。

然而,這份審計報告並沒能換來 Facebook 的回心轉意

  • 審計報告發過去後,Facebook的郵件依然是繼續終止合作,並且是最終決定。

在美國福布斯網站 2020 年 3 月 3 日發布的一篇報道中

  • 與 google 、Facebook 長期合作的流量審查公司 White Ops 披露了他們認為獵豹旗下所有產品被下架的原因
    • 獵豹移動的公司總部在北京,即使數據跑在 AWS 的服務器上,仍會被發送回中國本地。
  • 這與 TikTok 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被質疑的理由幾乎如出一轍——
    • 位於中國北京的母公司是否會收集用戶數據,並交給政府

無論是 2018 年 Kochava 的指控還是福布斯的報道

  • 獵豹都認為是充滿偏見且不符合事實的
  • 但不管公司如何努力尋求自證,怎樣耗費百萬美元審計,抑或寫長文駁斥質疑的文章,努力似乎都無濟於事。

傅盛說

  • “這已經不是商業本身的問題了。”
  • 3 月 8日,獵豹投資的移動設備端基準測試應用程序安兔兔被下架
  • 3 月 11日,作為小豹翻譯棒硬件配搭的 app 也被下架,而這兩款軟件與廣告問題毫無關系。

獵豹移動被全球兩大科技巨頭 Facebook 和 google 的相繼切斷所有合作

  • 這或許意味著一個句號的到來——系統工具對平台的價值越來越小
  • 純工具產品的時代早已過去
  • Facebook、 google 等大平台的規則從開放正走向封閉
  • 而美國國會和輿論的雙重壓力,會迫使他們更主動地與中國公司劃清界限。

3.兩條第二曲線

從2009創辦可牛影像起,傅盛創業已十余載。他的創業之路異常艱苦

  • 與金山安全合並、和360血戰
  • 在沒有前路可借鑒的時候開始國際化
  • 傅盛總說,自己創業遇到的是一塊貧瘠之地,要在夾縫中求生。“你每次都在修船,修好了,來一個洞,再修,周而覆始。”

傅盛不是沒有遇見過肥沃的草原

  • 為了緩解公司工具產品衰減的勢頭,傅盛一直在尋找公司的“第二曲線”
  • 他給出的兩個答案是:遊戲和內容。

獵豹遊戲一度做得很成功

  • 從 2014 年開始,獵豹幾乎每年都有一款遊戲被 google 商店提名為年度遊戲

但和平台發生沖突之後

  • 免費遊戲加載廣告的模式同樣受到了沖擊
  • 獵豹曾經有款日收入幾十萬美元的遊戲,Facebook 一刀砍下來,收入立刻掉了三分之一
  • 經過一年的調整,2019年底獵豹終於讓遊戲業務收入回到原來的水平,超過了工具業務的貢獻。

做內容也是傅盛觀察的結果

  • 工具流量肯定是第一波,而更加個性化的內容流量會是第二波
  • 巨頭的廣告策略也在向這個方向傾斜,趨勢是很明顯的

傅盛在

  • 2015 年和 2016 年先後投資了海外短視頻 Musical.ly
  • 收購海外新聞聚合平台 News Republic
  • 2016年,獵豹成立了做海外直播的子公司 LiveMe
    • 不得不說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投資
  • 2015年,當獵豹拿著500萬人民幣投進 Musical.ly A 輪時,幾乎沒什麽投資機構對這家公司感興趣
  • 但 2017 年,獵豹將 Musical.ly 的股權和 News Republic 出售給字節跳動時,換回了約 3 億美元的現金
  • 加上字節跳動的股權。後者將 Musical.ly 與抖音海外版 TikTok 合並,鋪就了一個現象級產品的未來

有人評價,獵豹的內容戰略失敗了

  • “其實和外界想的不一樣,不是放棄了,而是我並沒有太多選擇。”

看到趨勢和把握趨勢,需要的是不同的能力。傅盛回憶說

  • 在 2016 年獵豹想在國內做一個短視頻聚合平台,那時候抖音還不存在
  • 團隊做的時候,連用戶註冊這個環節都沒有考慮,而是直接用爬蟲技術把市面上能掃到的視頻聚合起來。

這就是一種工具思維

  • 反正不註冊也可以看嘛
  • 包括如何審核內容等等問題,大家都在吵架,吵著吵著那個產品就死在那兒了
  • ”傅盛說,“從工具跨越到內容是很難的,所以快手的確很厲害。”

而且當時的 Musical.ly 也面臨增長瓶頸

  • 傅盛還曾力主 Musical.ly 創始人做一個中國版產品,獵豹可以貢獻人員
    • 但由於各種原因產品並不成功
  • “等中國版40萬DAU 時,抖音已經到500萬了,這時候大家都覺得有點打不動了。”

面對這個局面

  • 傅盛認為最優解是拉上騰訊,一起投資並且控股公司,然後說服創始人一起把仗繼續打下去
  • 他把騰訊從上到下都找了一遍,然而騰訊到最後還是決定不參與
  • 此時快手和字節跳動都有意爭奪這一塊蛋糕,獵豹與他們的談判過程輾轉三個月

當時有媒體報道說,談判曲折是因為騰訊的強勢介入

  • 但事實上,“我跟騰訊說你們阻擊一下,可他們出三分之一的錢阻擊一下都不願意,因為覺得短視頻起不來”。

另一邊

  • 頭條對收購 Musical.ly 異常堅定
  • 傅盛回憶,“當時張一鳴多決絕啊。他家在北邊,我在東邊,每次跑到我家樓下咖啡館就聊,自己專門跑過來聊。連續聊了兩三次。”

至於 News Republic 這一款海外個性化推薦新聞平台

  • 公司內部認知不統一,沖突不斷
  • 後來沖突的核心演變成了“在海外做頭條的模式做不成”
  • 他說自己很難去面對公司發展與團隊摩擦之間的矛盾
  • 大家一起從創業的苦日子走過來,他不想團隊再承受一次最初創業時的壓力和風險。

現在看來

  • 一家公司應該是在上升階段去迎來第二曲線的
  • 如果下滑的時候再去搞,不管是內部的士氣,能聚集的資源等等都是極其困難的
  • 加上當時也開始做AI,傅盛覺得在內容上“花不起那個時間了”,“所以那時候賣掉一了百了,有這個心態在。”

4. 優化好?還是破釜沈舟好?

獵豹內部曾發生過這樣一件小事:

  • 傅盛當時強烈反對在某一個位置貼廣告,但團隊一定要試
    • 因為一天有十億次的流量,結果試完效果很好,收入很快到了一天30萬美元
  • “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不如他們懂移動廣告?”

傅盛接受《晚點LatePost》采訪時說

  • 工具業務一年給公司帶來四五十億元收入,10億的利潤,“你說是優化好?還是破釜沈舟好?”
    • 記者問,“當時沒想到錢來這麽容易,有可能是不持續的?
    • ”傅盛反問,“要是你,你會這麽想嗎?”

去年末 google 危機隱隱襲來的時候

  • 傅盛宣布回到工具產品經理一線
  • 他在公司內部開了一次大會

講到了之前做產品的經歷,他說

  • “我是有白日夢情結的,腦子裏不斷夢想高光時刻。我的高光時刻,就是碰到用戶,他用了我們的產品,說我們的產品好用。”
  • 在讀到應用商店裏用戶對工具產品的差評時,他有些哽咽
    • 他說不能忍受自己九死一生拼出來的產品被人下這樣的判斷
    • 這之後他主動把國內工具的廣告砍了一半。

google 宣布停止合作後,他告訴團隊

  • 自己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部分應用能在 google 商店恢覆上架,工具類產品也不做廣告了
  • 接下來重點提升用戶體驗,然後轉型付費與內購。如果無法上架,他也有新的計劃。

在2月21日致全體員工信中,傅盛寫到

  • “公司遭遇巨大挑戰,但這個困難是暫時的”,並在信中引用了《反脆弱》一書中的名句
  • “擁有災難中受益的能力才是你的終極能力”
  • 他說,獵豹要更堅定地全面升級為以機器人為核心產品的科技公司。

轉型為機器人為核心產品的AI公司

  • 並不是傅盛在這次事件後應激反應
  • 早在2016年,獵豹和 Facebook 發生摩擦的時候他就意識到,工具最終都要和系統競爭
  • 所以只有跳出這個生態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傅盛認為,機器人是一個可以擺脫自我宿命的領域,也是他給獵豹設計的第三條曲線。

  • 就在這一年,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成立
    • 之後的三年多裏,獵豹推出了包括豹小秘、豹小遞、紅外測溫機器人和六軸機械臂等一系列產品。

獵豹做機器人依然有工具思維的影子,一位前獵豹員工告訴《晚點LatePost》

  • 獵豹的機器人就像一個線下的工具
  • 目前機器人營收主要靠賣硬件和技術變現,正在探索在機器人上放廣告變現。

在多數 AI 從業者眼裏,AI 公司是技術驅動的,一位AI領域資深從業者告訴《晚點LatePost》

  • 目前 AI 仍然有很多尚未被攻破的技術點,反映到商業化落地上,就是一個產品的功能能否實現?
  • 典型 AI 公司的打法是先把業內最優秀的技術人才聚集到我這裏
    • 尋找某個階段最適合落地的方向和場景,再進行商業化

但傅盛覺得

  • 技術先進與否其實是個偽命題,他把機器人定義為AI+硬件+軟件+服務,這四者各占25%。

傅盛說

  • 所謂這些底層技術,大部分是用 google 、斯坦福、或者各種學術論文的開源代碼改的
  • 大家比拼的其實不是底層技術,而是工程化產品化的能力
  • 有公司說自己視覺識別技術最好,但如果巨頭投入做,他們做的視覺識別同樣不會差
  • 一個技術的基礎能力在那兒以後,只是看怎麽更好地匹配具體場景

獵豹移動 2019 年 Q3 財報顯示

  • 公司機器人業務收入達到3475萬人民幣,同比增長88%
  • 新冠疫情也為機器人迎來了更多的關註,"好多醫院找我們,我們又是捐、又是賣的,弄了好多台出去。"
  • 獵豹的機器人目前主業務還是 2B,政府機構、公共設施、企業商戶都是他們的主力用戶
    • 總落地台數超過8000台
    • 目前最大的落地場景是商場,落地了超過5000台機器人
  • 但在傅盛的計劃裏,他最終還是會回歸老本行 2C 業務,把機器人送入千家萬戶,而且還要“結合更多的內容”。

面臨絕境

  • 回歸自己最擅長的產品領域
  • 傅盛好像為獵豹找到了新的答案

他說他

  • 可以不是一個一流的企業家
  • 但絕不會允許自己做一個二流的產品
  • 他從來不缺產品感和洞察力,也能夠堅定地執行

可一旦基業建立,他又難以割舍

  • 但如果陷入絕境,他反而能全力以赴。

5. 留在牌桌

從山東省煙台市一所二本學校畢業後

  • 傅盛拿著 400 塊錢就來了北京,住過地下室,想考一個研究生,換一個好的文憑,想找到一份好工作
  • 他從沒想過自己能做一家公司,獵豹移動在紐交所上市當天,傅盛在台上敲鐘,他看著底下忙忙碌碌的交易人
    • 除了興奮,更多的是自我懷疑,“為什麽會是我?為什麽會有今天?”

多位熟悉他的人評價,這麽多年,傅盛沒變

  • 他依然性格沖動,意志堅強、永遠打不死

傅盛

  • 2020年2月20號,公司產品被 google 下架,傅盛一宿沒睡
  • 第二天深夜,獨自一人在辦公室寫下了一篇1700字的反思
    • 在這種時刻,反思更像是他自我排解的一種方式。

他寫到

  • 公司過去過於關註股價、財報,認為這些都是不可承受的壓力
  • 現在發現也不過如此,世界沒塌下來
  • 他反思,要放下所有,再也不要把獵豹當成上市公司、不要把自己當成企業家
  • 不斷提醒自己,公司的本質是一群人做一件事,而不是一個臃腫的體系
    • 不斷告訴自己收獲已經足夠,不用再擔心失去什麽。

傅盛說

  • 這件事對他的個人財富肯定有影響,但從認知上不是壞事
  • 公司不會立即關門,賬上還有近 7 個億美元的現金和投資,公司還有重新出發的資本。

傅盛說

  • 他很欣賞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馬斯克也曾飽受爭議
  • 但特斯拉近兩期不錯的財報,以及對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本市場的影響
  • 讓跌入谷底的特斯拉和他本人形象反轉,傅盛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樣。

傅盛說

  • 只要你堅持不下牌桌,就還有機會拿一手好牌
  • 過去幾年間,自己對獵豹有些失望
  • 但真到今天,他反而放心了。因為絕境之谷,是傅盛最擅長的起點。

過去他總說

  • "某某對我觸動很大"、"某某說的一句話影響了我很多年”
  • 今天他終於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反思和總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