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使用Storyboard完成UIScrollview
的例子,但是纯代码的例子却不多。有限的一些例子大多也是外国开发者用VFL写的。而这篇文章基于swift语言和SnapKit分析了如何用纯代码加Autolayout写UIScrollview
,完整代码已经上传到我的github。
在正文中,我会分析其中的关键代码。对于Autolayout,绝对不可取的态度是不停的试几个约束,一旦发现好用,也不管其原理,就放手不管了。事实上,我们写的每一个约束,都要明白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要做到不写一个无用的约束,不漏一个必要的约束,明白为什么某种写法有效,而另一种写法就无效。
废话不多说,估计大家用UIScrollView
时,都有过被Autolayout坑的经历,要么是布局不对,要么不能滑动,以及其他匪夷所思的bug。这与Autolayout和UIScrollView
各自的特性有关。
首先,我们知道Autolayout改变了传统的以frame为主的布局思想。它其实是一种相对布局,核心思想是视图与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矩形的起始横坐标、纵坐标、长和宽这四个变量确定它的位置。或者,如果已经确定矩形A的位置,只要知道矩形B每条边的和A对应边之间的距离,也能确定B的位置。前者就是frame的思想,它基于绝对数值,而后者是Autolayout的思想,它基于偏移量的概念。
其次,UIScrollView
有自己的frame也就是我们在屏幕上能看到的区域。它还有一个contentSize
的概念。在使用frame布局的时候,我们一般先设置好子视图的位置,最后再设置contentSize
,它会将所有的子视图包含在内。于是通过滑动,我们就可以在有限的布局中,看到所有的内容了。
但是在Autolayout时代,为了简化布局,我们希望contentSize
能够自动设置。比如有一个scrollView,它有两个子视图。frame分别为(x: 0, y: 0, width: 10, height: 10)和(x: 10, y: 0, width: 10, height: 10),那么我们自然会认为这两个视图左右并排排列,contentSize
为(x: 0, y: 0, width: 20, height: 10):
这种把若干个子视图合并,得出contentSize
的能力,人类是天生具备的,但是计算机却不是这样。仅凭以上信息,程序无法推断出真正的contentSize
。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明确的告诉系统,在这两个子视图拼接而成的区域以外,还有没有区域应该被contentSize
包含。
也就是说,contentSize
也有可能是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如果需要指定contentSize
就是两个正方形拼接而成的区域,我们还需要提供四个信息:
- 左边的正方形的左侧的边,距离contentSize左边的距离为0
- 右边的正方形的右侧的边,距离contentSize右边的距离为0
……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实contentSize
是依赖于子视图自身的大小,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留白大小计算出的。而UIScrollView
的leading/trailing/top/bottom是相对于它的contentSize
而不是bounds
来确定的。所以如果你写这样的代码,布局是肯定不会生效的:
subview.snp_makeConstraints { (make) -> Void in
make.edges.equalTo(scrollView).offset(5)
}
因为我们其实是在根据UIScrollView
的leading/trailing/top/bottom来确定子视图的位置,而我们已经分析过,UIScrollView
的leading/trailing/top/bottom是相对于自己的contentSize
而言的。而contentSize
又是根据子视图位置决定的。这就变成了一种你依赖我,我又依赖你的情况。
为了打破这种循环依赖,为子视图添加约束的两个要求是:
- 它不依赖于任何与scrollview有关布局,也就是不能参考scrollview的位置和大小。
- 它不仅要确定过自己的大小,还要确定自己与contentSize四周的距离。
第二个要求意思是说,正常使用autolayout时,我们确定一个矩形在水平方向上的范围,只要知道它的左边距离它左边的矩形有多远,以及它有多宽即可。但是在UIScrollView
中布局时,还需要告诉UIScrollView
,它的右边距离右边的视图有多远。这样contentSize
才能确定。否则UIScrollView
就不知道contentSize
向右可以延伸多少。在竖直方向上也是同理。
**这两大要求一定要牢记!**接下来我们的代码都将围绕如何满足这两大要求展开。
明白了问题的理论背景后,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需求,来看看正确的代码怎么写,以下面这个效果为例:
如图所示,中间是一个UIScrollView
,它的背景颜色是黄色。红色部分我们称之为box
,它是一个普通的,红色背景的UIView
。也就是说我们向UIScrollView
中添加了多个box
,每个子box
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我们分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我们介绍一种使用Container的方法。
let scrollView = UIScrollView()
view.addSubview(scrollView)
scrollView.snp_makeConstraints { (make) -> Void in
make.centerY.equalTo(view.snp_centerY)
make.left.right.equalTo(view)
make.height.equalTo(topScrollHeight)
}
我们之前说过,使用Autolayout时,不用考虑frame布局。所以直接创建一个scrollView
对象。需要先把scrollView
添加到父视图上才能添加约束。
对scrollView
添加约束没有什么难点,就像我们给其他视图添加约束一样。这里表示scrollView
和父视图左右对齐,居中显示。
scrollView.addSubview(containerView)
containerView.snp_makeConstraints { (make) -> Void in
make.edges.equalTo(scrollView)
make.height.equalTo(topScrollHeight)
}
这里对container
的约束非常重要,第一个约束表示自己上、下、左、右和contentSize
的距离为0,因此只要container
的大小确定,contentSize
也就可以确定了,因为此时它和container
大小、位置完全相同。
第二个约束直接通过一个数值,确定container
的高度。避免了依赖scrollview
布局。这样一来,scrollview
就变成水平的了。container
的宽度直接决定了scrollview
的宽度。
for i in 0...5 {
let box = UIView()
containerView.addSubview(box)
box.snp_makeConstraints(closure: { (make) -> Void in
make.top.height.equalTo(containerView) // 确定top和height之后,box在竖直方向上完全确定
make.width.equalTo(boxWidth) //确定width后,只要再确定left,就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完全确定
if i == 0 {
make.left.equalTo(containerView).offset(boxGap / 2) //第一个box的left单独处理
}
else if let previousBox = containerView.subviews[i - 1] as? UIView{
make.left.equalTo(previousBox.snp_right).offset(boxGap) // 在前一个box右侧15个距离
}
if i == 5 {
containerView.snp_makeConstraints(closure: { (make) -> Void in
make.right.equalTo(box) // 确定container的右侧边界。
})
}
})
}
对box
的约束看似复杂,其实非常简单。因为scrollview
在Autolayout下的布局,难点就在于子视图布局时约束比较多。但现在,我们通过一个container
已经隔离了,也就说我们又回归了常规的Autolayout布局。以水平方向为例,我们只要确定left
和width
即可。
在最后一个if
语句中,我们为container
添加了右侧的约束。这样就确定了container
的宽度。由于container
封装了所有的box
,所以对于scrollview
来说,它的子视图只有一个,就是container
,而container
自身的大小,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和contentSize
距离在之前的约束中已经被定义为0,contentSize
也就可以确定了。
除了使用container
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外部的视图确定子视图的位置。这种方法,步骤较少,和之前一样,第一步是创建scrollView
并添加约束。接下来我们直接添加子视图:
box.snp_makeConstraints(closure: { (make) -> Void in
make.top.equalTo(0)
make.bottom.equalTo(view).offset(-(ScreenHeight - topScrollHeight) / 2) // This bottom can be incorret when device is rotated
make.height.equalTo(topScrollHeight)
make.width.equalTo(boxWidth)
if i == 0 {
make.left.equalTo(boxGap / 2)
}
else if let previousBox = scrollView.subviews[i - 1] as? UIView{
make.left.equalTo(previousBox.snp_right).offset(boxGap)
}
if i == 5 {
make.right.equalTo(scrollView)
}
})
这时候,box
是直接add到scrollView
上的。我们直接指定它的top
为0。前三个约束分别指定了box
的顶部、底部和高度。这样就在竖直方向上满足了两大要求中的第二个要求。对于bottom
的约束,它的参考物是view
,这就是所谓的外部视图。
接下来我们分别为width
和left
添加了约束。而且只要对最后一个box
添加right
约束即可在水平方向上满足第二个要求。由于我们的布局依赖于外部的视图,所以自然满足第一个要求,因此这种写法也是可以的。
与container
相比,使用外部视图除了代码量可能略少以外,我实在想不到它还有什么优点。
首先,一旦我们使用了container
,首先它天然满足第一个要求,因为它并没有进行布局,只是让contentSize
与自己等大,然后设置自己的大小。而且它几乎已经满足了第二个要求。只要我们最后确定它的宽度或高度即可。其次,在container
内部,子视图布局不用考虑满足第二个要求,因为container
已经隔离了这一切,我们要做的只是按照习惯,确定子视图的位置,这样container
的位置也会随着子视图确定。
其次,我发现的使用外部视图布局的缺点就至少有三个:
- 它依赖外部视图进行定位,这样的写法不够优雅
- 观察代码中对于bottom属性的约束,它不能完美适配旋转屏幕后的视图。因为此时的屏幕长和宽会对调。而且目测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 布局过程中容易踩到坑,比如对于
left
属性的约束,如果你的代码是这样的:
make.left.equalTo(view).offset(boxGap / 2)
它和原来的写法几乎是等价的。但你仔细分析,或者试着滑动scrollView
时,一定会大吃一惊。如果你不能一眼看出来这种写法的问题所在,那我建议你运行代码体验一下,并且以后尽量避免这种写法。
最后重复一下,代码地址在https://github.com/bestswifter/MySampleCode/tree/master/AutolayoutScrollViewInCode,可以下载下来把玩研究一番,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给一个star。